学生活动

(照片1:毛主席批示纪念馆合影)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实地感悟乡村振兴阶段性重大成就,5月20日,清华大学医博221党支部、法研22党支部、法博22党支部与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发展系本科生党支部前往门头沟区清水镇黄安坨村和椴木沟村统农004科技小院开展联学共建。

上午,同学们在黄安坨村党支部书记任正利的带领下,参观黄安坨村毛主席批示纪念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黄安坨村共产党员任成龙带领互助组,出大力、吃大苦、流大汗,创造了年增产翻倍的奇迹,并制定了新中国农村第一份十三年发展远景规划,提出了农林牧全面发展的远大理想,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批示。

(照片2:参观毛主席批示纪念馆)

毛主席在批示中写道:“这是一个十三年的长远规划,可以作为各地的参考。这种规划的用处,是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使人们的眼光不被限制在眼前走出的一步。这种计划只是一个大的方向,还要用每一个五年计划和每一年的年度计划去加以具体化。由于几个年度计划的实行,远景计划会要一再加以修改的。

(照片3:毛主席批示)

毛主席的批示极大鼓舞了黄安坨人,全体村民在党支部带领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把黄安坨村建设成了全国农业合作化的先进村。通过参观,同学们深刻感悟党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学习黄安坨人敢想实干有追求,开放搞活抓在手,夯实凿准不歇脚,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的精神。

下午,同学们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陈义桢的带领下,参观椴木沟新村和北京唯一一个人文社科类科技小院——统农004科技小院。陈义桢介绍了统农004科技小院送法下乡过程与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数十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组成的科技小院团队,在人文与发展学院任大鹏教授、高瑞琴副教授的带领下,不仅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也提升了农民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照片4:同学们聆听科技小院建设情况)

随后,清华大学法学院公益普法宣讲团团长、2021级博士生胡怀宇线上介绍宣讲团的建设情况与主要成果。部分同学前往农户家中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了解椴木沟村搬迁历史和村民生活状况,切实感受到了科技小院服务当地村民的成果。

(照片5:与椴木沟村统农004科技小院同学交流)

清华大学医学院医博221党支部党员刘乔治表示,走进乡村,更加深刻认识到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深切体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征程前途光明,任务艰巨,需要青年一代接好历史的接力棒,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清华大学法研22党支部党员王钧世表示,基层是一片广阔天地,是最能反映国情民意的地方,每个有理想的青年都应该至少有一次扎根基层的经历,在基层中学习、锻炼、奋斗,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在基层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清华大学法博22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高曼琳表示,通过本次活动了解到了村民们如何在党的带领下,成立农村生产合作社并通过远景规划和实际运行实现脱贫致富,深切体会到党为提升人民的福祉做出的努力,内心感到无比的感动和崇敬。

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发展系党支部党员张梦妮表示,深入科技小院更加理解了总书记回信中提及的“自找苦吃”精神,未来将继续继承和发扬科技小院师生们的精神,脚踏实地,将课本知识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以青春建功乡村振兴,用汗水浇灌大美乡村。

(照片6:同学们在椴木沟新村参观)

此次联学共建增进了支部间的学习交流,参与活动的同学通过实地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农情怀,筑牢奋斗意识。未来,同学们将继续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照片7:椴木沟新村合影)

上一条:【“雁行”特色活动】|“探藏医藏药之源,寻健康中国之路”医学院、美术学院党支部前往青海省西宁市开展实践调研

下一条:医学院、生命学院四支部联合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学习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专栏 > 学生活动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