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2024年3月21日(周四)下午,“2024年春季第2期基础医学师生交流会”在清华大学医学科学楼B416成功举办。本次交流会上,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生命学院吝易副教授以及吝易老师课题组2019级博士生庄妍榕同学,吝老师和庄妍榕同学共同分享了她们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发现与心得体会。

吝易老师首先介绍了课题组关于蛋白翻译调控与昼夜节律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了解细胞内节律调控机制提供了新途径。随后,她讲述了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蛋白聚集现象及其与突变的关联,并通过研究调控蛋白相分离的机制来探索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思路。此外,吝易课题组还关注细胞内液滴的调控机制,她提出了利用新型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和纳米材料技术来调控细胞内液滴的运动性和稳定性,从而探索治疗疾病的新途径。最后吝老师谈到回国建实验室开展独立研究的感想,在她看来“追根溯源”,“举一反三”,“持之以恒”对于科研工作者至关重要。科研工作者应该去回答本质的问题,培养可迁移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找到真正感兴趣的东西。科研是一场马拉松,持之以恒尤为关键。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吝易老师就同学们提出的关于相分离与疾病、相分离与无膜细胞器、以及在学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

庄妍榕同学则从自己的研究经历出发,讲述了在昼夜节律研究中的科研感悟。庄同学首先介绍了昼夜节律的生物学意义,强调了其在生物体内发挥的核心作用。她详细阐述了昼夜节律对蛋白翻译调控的影响,特别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关键作用。她通过丰富的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向在座的同学们展示了如何通过研究昼夜节律中的调控因子来理解和揭示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在分享的最后环节她分享了自己五年的科研感悟,包括(1)及时排解负面情绪,不要内耗,多参加活动,与身边同学构建良好的关系;(2)及时做计划,做好规划,以始为终;(3)积极做报告,跟别人交流;(4)主动和老师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读博非常重要。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对于昼夜节律与疾病发生之间的联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就研究中的细节进行了提问,庄同学也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交流会的最后,同学们向吝易老师和庄妍榕同学送上鲜花,以表达对她们精彩分享的感谢。本次交流会不仅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也让与会的同学对相分离与疾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上一条:问道现代化,启程向未来——清华大学医学院 “SMART”支队赴澳大利亚海外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下一条:师生共建|第1期基础医学师生交流会圆满举办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专栏 > 学生活动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