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由基础医学院举办的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前沿系列讲座(Frontier of Biomedical Seminar)2025年度第8期在生物医学馆E109顺利举行,本期讲座由剑桥大学助理教授Thorsten Boroviak博士带来题目为“How to build a primate: Modelling embryogenesis in a dish”的精彩报告。讲座由纪家葵教授主持。

纪家葵教授主持报告
纪家葵老师对Thorsten Boroviak博士此次来访报告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道,Thorsten 博士任职于剑桥大学生理学、发育与神经科学系,并担任剑桥大学再生与胚胎发生硕士项目的联合主任。其研究团队致力于灵长类动物胚胎发生及干细胞模型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细胞·干细胞》、《自然·细胞生物学》等权威期刊。目前其团队正着力通过新一代干细胞胚胎模型揭示人类早期发育的奥秘。
报告中,Thorsten博士陈述道,人体蓝图在植入后的原肠胚形成初期便已确定,在小鼠模型中,这一转化过程由下胚层谱系中的动态信号中心——前内胚层/脏内胚层(A/VE)调控。然而,鉴于灵长类动物中下胚层谱系的特异性分化及其在原肠胚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始终未明,尽管研究者认识到植入过程和体轴定型对胚胎健康发育至关重要,但因伦理和技术限制,相关人类研究一直难以得到开展。通过对绒猴原肠胚进行空间转录组分析,Thorsten实验室首次揭示了灵长类前内胚层的形成机制。并通过整合该数据集与多能性干细胞系,构建了模拟人类与绒猴从植入前到植入后发育过程的实验模型。在人类模型中,ActivinA、WNT和LIF信号的协同激活可显著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前内胚层/脏内胚层及胚外中胚层。基于此,团队通过模拟灵长类胚胎信号环境建立了次级卵黄囊体外培养体系。这项研究系统性填补了人类胚外发育领域的重要知识空白,并解析了植入早期阶段下胚层细胞的多样化分化路径。


Thorsten Boroviak博士作报告
基础医学院各实验室师生前来参加此次报告,Thorsten Boroviak博士帮助在座师生对于灵长类动物胚胎发生及干细胞模型研究有了更清晰、全面的认识。报告当天,Thorsten Boroviak博士与部分教师亦开启一对一座谈,就科学研究、前沿技术、再生与胚胎发生研究等多诸多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