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药监局局长Taruna Ikrar教授访问清华大学,分享ATMP监管新进展-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

综合新闻

印度尼西亚药监局局长Taruna Ikrar教授访问清华大学,分享ATMP监管新进展

2025-11-13

 

2025年11月4日,印度尼西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BPOM)局长、医学与生物医学博士Taruna Ikrar教授在清华大学发表题为《印度尼西亚对先进治疗医学产品(ATMP)的监管政策及加速创新药物可及性的策略》的客座讲座。

BPOM局长Taruna教授发表客座讲座

本次讲座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这一全球前沿领域,系统介绍了印尼在ATMP监管体系、加速审批机制及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的最新实践,并呼吁加强国际科研合作。

讲座中,Taruna教授指出,随着全球ATMP市场以12.8%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印度尼西亚正积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框架。近年来,BPOM陆续发布多项法规,包括《ATMP审评指南》(2025年)、《细胞处理设施GMP规范》(2022年)等,明确对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同时,通过“单一在线提交系统”(OSS)和基于风险的审评路径,显著提升审批效率——符合条件的创新药可在90个工作日内完成上市许可,IND申请最快仅需50个工作日。

值得注意的是,印尼已建立多个GMP认证的ATMP生产与研发设施,并严厉打击非法未经批准的细胞类产品。Taruna教授特别强调:“ATMP的成功不仅依赖科学突破,更需要政府、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三螺旋’协作。”他以印尼本土间充质干细胞(MSC)研究为例,展示了从基础科研到临床转化的完整生态。

Taruna教授表示,清华大学在生命医学与工程领域具有卓越实力,依托中印尼疫苗与基因组联合研发中心和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两大平台,为未来印尼与中国在细胞与基因治疗、疫苗研发、监管科学及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就监管科学、临床试验本地化及伦理审查等议题与Taruna教授展开深入交流。本次交流不仅增进了中印尼双方在先进治疗产品监管政策上的相互理解,也为未来跨境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BPOM局长Taruna教授和基础医学院张林琦教授与现场师生合影

此外,Taruna教授率团访问了清华大学长庚医院二期楼肝胆胰中心智慧诊间、科研平台的生物样本库和药剂科的静配中心以及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对清华在临床转化与前沿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

BPOM局长Taruna教授一行访问清华大学长庚医院

BPOM局长Taruna教授一行访问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


背景链接:中印尼疫苗与基因组联合研发中心与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022年7月,在中国科技部与印尼卫生部共同推动下,《关于建设中国-印尼疫苗与基因组联合研发中心的谅解备忘录》正式签署,清华大学作为中方执行机构牵头建设该中心,张林琦教授担任中方主任。中心成立以来,已联合沃森生物、康希诺等中方企业与印尼卫生部、印度尼西亚大学医学院、国家研究与创新署(BRIN)及本土疫苗企业Etana等开展多项疫苗合作项目,推动技术转移、本地化生产与人才交流。

2025年10月,清华大学正式获批“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该基地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目标,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全球健康,重点依托中印尼疫苗与基因组联合研发中心,打造面向东盟的“政府引导、高校牵头、企业参与、区域辐射”的立体化合作模式,致力于建设全球健康AI中心,培养国际化领军人才,加速健康科技成果在印尼及东盟地区的转化与应用,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上一条:清华大学获批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下一条:清华大学与力宝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建全球健康人工智能联合项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