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颁发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铭牌,清华大学获批“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下简称“国合基地”)。

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铭牌
我校国合基地获批是对清华大学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创新人才培养成果的肯定,体现了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在贯彻落实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方面的工作成效。
清华大学的国合基地定位是落实中印尼两国元首共识,充分整合两国优势资源,与印尼共同打造全球健康AI中心,并在东盟地区发挥广泛辐射效应,助力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人工智能赋能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与转化生态,培养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技术领域国际化领军人才,全面推进中印两国乃至东盟地区人工智能健康应用的产业化进程,为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下一步,国合基地将在中国-印尼疫苗与基因组联合研发中心的工作基础上,构建“政府引导、高校牵头、企业参与、区域辐射”的立体化合作模式,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同印度尼西亚政府、高校与企业的共建合作。基地将与印尼加强人工智能赋能健康技术的联合研发,推动健康解决方案的技术转移、本地化生产与商业化落地,完善疫苗与药物等评估体系及临床试验能力,建立双边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监管政策协调机制,促进健康科学成果在印尼及东盟地区的产业化与规模化应用。同时,基地将致力于为印尼及东盟地区培养高素质的医药研发、临床和监管技术人才。促成“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和综合能力建设。
拓展介绍:中国-印尼疫苗与基因组联合研发中心
2022年7月26日,中国科技部与印尼卫生部签署《关于建设中国-印尼疫苗与基因组联合研发中心的谅解备忘录》,共建中印尼疫苗与基因组联合研发中心。清华大学为中方执行机构,张林琦教授为中方主任,印尼卫生部卫生政策制定局为印尼方执行机构。
中心成立以来,清华大学联合沃森生物、康希诺等多家中方企业与印尼卫生部、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印度尼西亚大学医学院、BRIN、印尼疫苗企业Etana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中印尼多个疫苗项目的合作、技术转移与产业落地。
通过联合研发中心,中方将支持印尼方优化疫苗评估系统、加速创新型疫苗的早期研发、产业转化、临床试验、人才交流与培养,推动印尼生物医疗、基因技术和产业发展,为当地民众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提供重要助力,为中印尼两国在疫苗研发和应用方面开辟更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