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成果
-
Science | 基础医学院纪家葵课题组合作开发scNanoATAC-seq2技术,揭示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2025-04-03
哺乳动物着床前胚胎发育是生命起始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全能性的受精卵会经历全基因组范围的表观遗传重编程,通过精细的时空调控,逐步发育成完整胚胎以及多种胚外组织。这一过程涉及一系列关键发育事件:母代-子代转换(Maternal-to-zygotic transition, MZT)、合子基因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 ZGA)、第一次细胞命运决定分化形成滋养外胚层(Trophectoderm, TE)和多能性的内细胞团 (Inner cell mass...
-
基础医学院程功教授团队与合作者聚焦猴痘疫情解决方案:猴痘mRNA疫苗与高效中和抗体两项研究成果同期发布2025-04-03
近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程功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自然 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同期发表两篇研究性论文。两项研究分别聚焦于抗猴痘病毒新型mRNA研制及针对猴痘病毒关键抗原的双靶向中和抗体研发。其中,抗猴痘病毒新型mRNA疫苗提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协同激活机制,可望大幅提升猴痘疫苗保护力;而双靶向中和抗体的发现则为猴痘治疗预防提供了新的候选药物。以上工作不仅为猴痘的疫苗及抗体药物研发奠定了重要基...
-
基础医学院贾怡昌实验室全球首创渐冻症治疗药物获得美国FDA临床研究许可2025-03-28
3月21日,基于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贾怡昌教授实验室在靶点方向的原创性发现,全球首款(First-in-Class)自主研发的以TRIM72为靶点的基因治疗药物SNUG01正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许可,适应症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俗称“渐冻症”)。该药物聚焦渐冻症致病机制研究,为患者带来全新治疗希望。此次获批标志着该药物将进入I/IIa期国际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阶段,系统评估其在ALS成人患者中的...
-
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祁海团队破解B细胞免疫记忆形成关键机制——白介素-9-ZBTB18信号轴2025-03-20
机体被同一病原微生物再次感染时,免疫系统能够通过比第一次应答更快、更强的免疫反应来控制感染、减轻或阻止疾病发展。这种免疫记忆力,主要依靠能识别该病原的淋巴细胞承载。理解免疫记忆如何产生,对于开发抗感染疫苗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记忆B淋巴细胞(Memory B cells, MBCs)是抗体免疫记忆的承载者之一,往往需要经历被称为“生发中心”的反应才真正能够发挥记忆功能。在“生发中心”里...
-
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张敬仁课题组揭示脾脏红髓巨噬细胞抵御病原细菌血流感染的免疫机制2025-03-20
血流感染引发的败血症是临床上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荚膜细菌是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革兰氏阳性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病原菌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在血流感染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疾病进展和结局。肝脏和脾脏是人体两大血流过滤器,时刻监视着病原菌向血流中的侵袭感染。临床研究显示,脾脏功能缺陷的个体对荚膜细菌引发的血流感染尤为敏感,病死率...
-
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李海涛课题组阐述HBx通过双态构象切换调控乙肝病毒转录的表观遗传重塑机制2025-03-13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长期感染可引发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细胞癌(HCC)。HBV侵染宿主细胞后,其基因组进入细胞核并转化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以微染色体形式长期稳定存在。通常情况下,在宿主细胞多种因子的调控下,cccDNA处于转录沉默的异染色质状态。然而,HBV编码的调控蛋白HBx可通过招募表观遗传调控因子,解除转录抑制并激活cccDNA,从而推动病毒复制和感...
-
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郑撼球课题组揭示MALT1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双重机制2025-03-13
近年来,以PD-1/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然而,ICI疗法在不同肿瘤病人中的效果差异很大,绝大部分的患者无法产生有效应答,产生应答的患者也很难长期获益。如何克服ICI疗法的局限性成为了当前肿瘤免疫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内在的免疫逃逸信号和具有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都...
-
基础医学院潘登团队携手合作者团队揭示免疫突触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发现肿瘤免疫细胞“双效靶点”2025-03-07
近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潘登团队携手合作者取得重要科研进展,不仅揭示了免疫突触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还提出了靶向治疗新策略,并且联合开发了肿瘤免疫靶点鉴定平台 ICRAFT,深入解析了 A20 抗肿瘤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于 2 月 25 日在 Cell Reports Medicine 杂志发表了题为 “Potentiating anti - tumor immunity by re - engaging immune synapse molecules” 的论文,以及于 2 月 28 日在 Immunity 杂志发表了题为...
-
傅阳心/彭华/张政/赵金存合作揭示经鼻序贯免疫触发肌肉注射疫苗所产生的IgG转换为黏膜IgA应答以对抗新冠的免疫学原理2025-02-13
过去几年,COVID - 19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为此,灭活、腺病毒载体、mRNA等多种疫苗被广泛接种,它们多采用肌肉注射,能有效激发全身抗病毒免疫,大幅降低新冠重症率和死亡率。不过,肌肉注射疫苗在上呼吸道黏膜免疫中存在缺陷,导致疫苗在阻止呼吸道病毒传播扩散上效果不好,是疫情难以阻断的原因之一。病毒持续传播,不断突变,容易逃避疫苗或既往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造成突破感染,导致疫情反复。黏膜疫苗在预防上呼吸...
-
呼吸道过敏新解!清华Nature+1!2025-01-20
鼻塞、流脓涕、呼吸只能靠嘴嗅觉失灵、头痛难眠......罹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饱受这一系列症状困扰总在疑惑“为什么鼻炎总是反反复复”这类过敏性疾病成为世界难题已久北京时间1月16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祁海教授团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张罗教授团队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王建斌副教授团队在《自然》(Nature)发表最新合作研究成果《表达颗粒酶K的CD8⁺ T细胞促进复发性气道炎症疾病》(GZMK-expressing ...